关于爱的一堂课

城事生活 南方网 朱淑萍 浏览

小编:“自己这个‘残疾老头’,对社会也还是有用的。” 湛江的李圣豪老人做了一辈子的教师。他的前半辈子用来教书育人、养育子女成材;他的后半辈子,收养了十几名孤儿,给他们一个可以成长、被关爱、受教育的.

  “自己这个‘残疾老头’,对社会也还是有用的。”

  湛江的李圣豪老人做了一辈子的教师。他的前半辈子用来教书育人、养育子女成材;他的后半辈子,收养了十几名孤儿,给他们一个可以成长、被关爱、受教育的家。

  即便是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李爷爷却认为他与孩子们之间是“互相帮助”的关系。这些孩子的存在,让他觉得自己这个“残疾的老头”,仍然对这个社会是有用的。

  现在李老师的“儿女学生”们许多已成家立业。在许多年前辛勤种下的善因,让如今的老人听见了花开的声音。

  缘起

  “公”字立在党心,党心紧连民心。十七大报告中把公平、公信、公益性反复强调,把人民需求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七大之后,社会上再次掀起了关爱弱势人群,倾听社会底层心声的热潮。解决社会弱势人群的基本保障,有赖于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制度保证,但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的爱心与支持。

  对金钱的渴求与社会普遍的信任危机,曾让我们冷漠、无动于衷。希望这个温情故事,能唤起我们身边道德的重建。

  第一次见到76岁的李圣豪老人,就觉得这就是老师的模样:仙风道骨、慈祥和缓却又反应敏捷。他的性格也是他们那一辈人特有的勤勉、谦虚、有责任感。见到他,你就完全能理解,为什么这位瘫痪了近40年、儿女均已成材的老人不愿意过养鸟遛狗的清闲日子。

  让老先生进入媒体视野的,却是因为发生在8月的突发事件。向来干旱的湛江今年8月却遭遇百年洪水,行动不便的老先生居住的小院眼见就要被水吞没,是身边4个乖巧的小女孩合力把他架上小院的葡萄藤架,让5人逃过了灭顶之灾。而这4个女孩都是老先生收养的孤儿。这段历险记把老先生和他收养的孤儿推向前台。人们赞叹女孩的机智,更惊讶于瘫痪老人长年收养孤儿的能力与毅力。

  1969年,老先生在雷州的海堤决堤抢险中,被海浪卷走,伤了脊椎,成了瘫痪。在交谈中,老先生仍然对此介怀,倒不是埋怨残废了,而是再不能站到讲台上教书育人,成为老人最大的遗憾。

  老先生是那样一种人,他希望自己的生命始终在发光发热。瘫痪并不能阻止他赞叹自己生命的热忱。在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开始了近20年养育孤儿之路。

  1990年前后,他在阳江老家收养了第一名孤儿,取名“李宁兰”。自那以后,李圣豪陆陆续续收养了十几个孤儿,当中有在医院捡到的弃婴;有来自单亲家庭的,但父母没有抚养能力的孩子;也有从亲戚处辗转找到他的孤儿。所有这些孩子,李圣豪都冠以“李”姓,然后在家教他们学习,孩子们长到16岁左右,李圣豪就会把孩子送回到亲戚身边。最多时,他同时收养了五六个小孩。

  现在在老人身边有4个女孩,最大的10岁,已在附近的小学念书,最小的7岁。靠老人千元的退休金和政府补贴维持他们日常的生活。虽然老人的子女很支持他的决定,以前抚养的孩子也都孝顺他,老人和孩子的日子依然过得很简朴。老人总在说,他喜欢和孩子在一起,他们可以“互相帮助,不存在什么报恩的念头”。孩子们很懂事,生活自理,每天还推着爷爷出去散步,而老人也负担着年纪较小的3个孩子的基础教育。

  老先生喜欢说“我们”,他和他的孤儿是一家人,互相照顾。孩子燃点起老人生命晚程的热忱;而老人在为孩子上着爱的基础教育课,人生最重要的课程。

  老先生与孩子的生活其实快乐而平凡。他们也许不会成为改变时代的伟人,但拥有善良与坚持,他们是个好人,这社会需要的好人。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