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愚公”义务修路十余载

城事生活 湛江日报 刘金凤 郑亚月 浏览

小编:张伯向记者展示他修路的家当。记者 刘金凤 摄 日前,记者在企水镇采访时,听多位群众说起镇上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义务修路十余年的善举,于是,记者慕名上门拜访。 ■立下愚公志,敢把高山移 老人叫张耀,企水镇水产公司退休工人。83岁的他面色红润,


张伯向记者展示他修路的“家当”。记者 刘金凤 摄

  日前,记者在企水镇采访时,听多位群众说起镇上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义务修路十余年的善举,于是,记者慕名上门拜访。

  ■立下愚公志,敢把高山移

  老人叫张耀,企水镇水产公司退休工人。83岁的他面色红润,精神矍烁。在他房间的正中,挂着一幅毛主席像和一幅他年轻时的画像,像中的他英姿勃发。

  张伯1987年退休,儿女成家立业,闲不住的他很快为自己找到了新的“工作”——修补从企水镇至康港渡口长10多公里的烂路。从企水镇至康港渡口的道路,是周边十多条村庄群众的必经之路。过去,这条路全是泥路,地面坑坑洼洼,晴天尘滚滚,雨天水成坑。

  “因为路太烂,我经常看到群众摔倒、车陷进坑里。”张伯回忆说,那时,他就觉得这条路太烂,应该修一修。直到有一天,他干完地里的活,骑着单车载老伴回家,两人连人带车一起翻进地沟,他才下定决心:修路,从自己做起!

  一把铁锤、一把凿子、一把铁铲,一把板抹,这些是张伯修路的主要“家当”。只要有时间,他带上工具,骑着电动车去修路。有时,他的老伴也会陪着他一起做个帮手。

  他知道下雨后路面积水,车辆难行,于是,下完大雨后,他会提着个小桶把坑里的积水泼干;为了把路面上的深坑填平,他请拖拉机拉来泥土、水泥、沙石平整道路。但是,很快,刚刚平坦一点的路面,又被络绎不绝的车轮辗得坑洼不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条乡间的土路上,经常能看到一位老人修路的身影。

  天气阴凉的月份,张伯往往一干就是一天。今年3月份,他买了水泥沙子修补路面一个大坑,一直忙到天黑才回家,由于看不清路,他连人带车摔倒了,脸部摔伤,血流如注。

  毕竟是上了年纪,张伯的腰已经挺不直,经常腰酸背痛,但他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他给自己写了一首励志诗:“意志风发,斗志昂扬,立下愚公志,敢把高山移!”

  ■做好事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人越老,越注重养生,在他的床前,放着一叠报刊,有《湛江日报》、《老人报》、《老人养生报》、《家庭医生》、《医药养生保健》等,每天坚持读报,是他健脑的功课。

  在张伯看来,修路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这十几年来,他已经记不清填平了多少路面的坑,往路上倒过多少泥土沙石,“看到一个个坑被填平,自己心里很舒服,很开心。”

  十多年坚持修路,图什么?张伯说:“做好事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做一些有益于群众的事,别人开心,自己也开心,开开心心,就能健康长寿。”

  修了这么长时间的路,镇上的人都已经认识这么一位热心老伯,见他在修路,有的人停下脚步和他扯扯家常,有的停下车递给他一瓶水,对于来自群众的尊重和善意,张伯说:“很开心,很满足”。

  张伯的住所陈旧简陋,这位生活俭朴的老人,平时生活很节俭,但是对修路却十分慷慨,“每个月都要从退休金中取出几百元用于修路”。

  ■党是一生的信仰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采访时,张伯不时哼唱几句革命歌曲。

  歌以咏志。83岁的张伯也有信仰,他的信仰就是共产党。从旧社会走进新中国的老人,对共产党始终满怀恩情。

  1958年,张伯被划成右派后,回家务农,1979年复职,1982年从单位退休。年轻时错过了入党的时机,成为他最大的遗憾。这两年,他接二连三递交申请书,但都没有结果。年过八旬的他经常念叨着:“党要是接受了我,我这辈子就圆满了。”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