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剧团多 雷剧发展尴尬

城事生活 湛江晚报 朱宇玲 浏览

小编:曲韵朱弦,粉墨涂面。在雷剧的大舞台上,台前还是一片辉煌,但幕后已是内伤不断。如今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曲韵朱弦,粉墨涂面。在雷剧的大舞台上,台前还是一片辉煌,但幕后已是内伤不断。如今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无牌无证的“野鸡”剧团霸占市场、“戏牙”控制演出、剧本唱腔老化和传承人青黄不接……。雷剧是广东四大剧种之一,是湛江人引以为豪的文化名片,也是文化强市中的重头大戏,但是她发展的脚步却变得蹒跚了。

  表面繁荣,实则内虚

  雷剧剧团数量众多,分布在湛江各地。有些村庄平均每年至少要演两场雷剧。每年的正月,剧团都忙得喘不过气……

  从这一切来看,雷剧的发展“看起来很美”。但是实际上,剧团多,那是因为无牌无证的“野鸡”剧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举办雷剧多,但观众群一直在不断萎缩;忙得喘不过气,那是因为“野鸡”剧团大打“价格战”——雷州市文化局李迅毫不客气地说:“雷剧市场现在就是一个‘乱’字。如果不再规范、整治市场,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雷剧’在我们这一代消亡了!”

  野鸡剧团多,雷剧产业化难

  “无牌无证的剧团到处演出,正规专业剧团却坐冷板凳!”雷州市文化局有关人士心痛地指出,野鸡剧团已到处泛滥,威胁正规剧团的生存,甚至遏制雷剧发展的前进脚步了。据他介绍,经过市文化部门审批的雷剧剧团只有52个,然而光是在雷州,活跃的剧团就已经有150多家;更别提其他的在麻章、遂溪、徐闻等地的剧团了。

  在这些“野鸡”剧团中,演员素质普遍较低,70%以上都是半文盲,平均年龄都在35岁以上。“野鸡”剧团只求排场、重噱头,在硬件方面大把砸钱,如购置新音响和配置各种灯光,但是从不注重提高软件素质,如:不注意挑选和创作剧本,更不在意培训演员的唱腔与提高素质。市内某剧团的负责人何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野鸡’剧团甚至连演员都是临时拼凑的。只讲排场不求演员素质的‘野鸡’剧团已经让雷剧面临发展的困境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野鸡”剧团呢?最主要是利益的驱动。根据2010年的初步数据统计,由于要培养人才、创作剧本,专业剧团弄一台雷剧的成本需要2400元左右;但是野鸡剧团平时无需培养人才,弄一台雷剧成本不到1000元。

  凭着成本低,“野鸡”剧团在市场上大打“价格战”。每当雷剧旺季的时候,野鸡剧团忙得不可抽身,但是专业剧团接演的数量却寥寥无几。演出机会少了,赚不到钱,专业剧团的经营每况愈下,仅能勉强支撑。而演员的工资也越来越低,愿意加入雷剧团的好苗子越来越少。

  “戏牙”添乱,缺乏经纪公司

  不仅大量的野鸡剧团横行霸道,传统势力“戏牙”的存在也使原本就乱的市场更乱了。所谓戏牙,就是指村里面负责与雷剧剧团牵线联系、安排剧团演出的人。剧团若想到村子里演出,就必须经过“戏牙”这一关。为此,不少野鸡剧团的负责人会暗中给“戏牙”好处,“戏牙”也乐得选出演价格便宜的剧团。这样一来,原本就缺资金的专业剧团就“无处可去”,而野鸡剧团则大摇大摆地占据了雷剧市场蛋糕的一大份。

  造成这种混乱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雷剧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安排剧团演出的大权落入了“戏牙”个人手中。为了净化市场环境,规范雷剧的表演市场,制止恶性竞争,麻章区的彭柏森建议湛江要鼓励成立正规经营的雷剧经纪公司,“在雷剧的演出市场上,要有个跑腿的机构,把整个市场统一、规范起来。”

  其实,以前我市也曾成立雷剧经纪公司,对雷剧表演进行统一定价、统一安排演出。但是由于斗不过传统“戏牙”的力量,最终败阵倒闭了。到了2009年,演出经纪公司的审批权限被下放到市一级。今年1月份,市文广新局给一家位于麻章区的雷剧经纪公司发放了“准生证”。而从8月份起,湛江市新艺演出公司与雷州市艺联演出有限公司合并。但是目前,我市的经纪公司还非常少,行业行规还是非常不成熟,很多规范的“法则”都在摸索中。

  剧本唱腔老化,缺乏新鲜元素

  雷剧发展至今已经有近千年历史了。但是它并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前进,而是一直停滞不前,“表演的内容老化,完全不符合现代文明!”东海岛试验区文化局袁忠辉指出,在这几百年的发展史中,雷剧的剧本没有更新,有些内容还是宣传封建迷信思想,如读书是为了当官、复仇等等。

  粤剧与雷剧同属广东剧种。但是相比较而言,粤剧的唱腔共有1000多种,雷剧的却只有70多种。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在粤剧中,表现高兴的唱腔都有好几种,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唱腔;但是,在雷剧当中,高兴的情形都是同一种形式。此外,在手势上也没有改进之处。

  剧本、唱腔老化,没有丝毫创新。这些致命弱点,让雷剧在面对新娱乐方式的冲击下,不堪一击,不仅年轻人极少主动去了解,从小看雷剧的中年人也因厌倦而逐渐疏远,现在的观众就只剩下老太太老公公了。

  家住在百姓村的陈老太今年已经80岁了。当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她就开始看雷剧。但是到现在,当村里有雷剧上演的时候,她很少再去看了。她叹气说:“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故事,唱来唱去都是差不多的腔调,我听了上句就知道下句了,还有啥好听的!那些动作不用看,也知道是什么样了!”

  传承青黄不接,发展遇瓶颈

  雷剧传承分两面:一方面是观众的观看习惯的传承;另一方面是演员唱、演功力的传承。如今,受时代的冲击,年轻人都热衷于网络、电视等等快速、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娱乐方式;过去老一辈的“一年只盼着看个雷剧”的娱乐心愿早已不复存在。

  除此之外,演员的功力传承也面临断层。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为了生计,很多原本是雷剧好苗子的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学雷剧的人在慢慢萎缩,年老的雷剧艺人也隐居幕后,社会文化艺术人才锐减,特别是雷剧专业人才非常短缺,许多剧团都请不到“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

  虽然近年来,我市开始重视雷剧的发展,也开了培训班,曾在湛江艺术学校招学雷剧的学生,但遭遇了招生难的尴尬。目前,雷州市尝试着开了一个雷剧班。它在2008年成立,短短两年时间就获得如潮好评,但是这群孩子年龄最小的仅8岁,最大的也才16岁,尚未能挑起重担。

  业界呼吁:净化市场培训新人

  熟人组成团,再与传统戏牙联手,我市大多数雷剧剧团还是“小作坊式”,雷剧表演还是一种典型的传统演出方式。这直接导致雷剧的假象繁荣,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很多剧团,但并没几个专业演员,更没几个剧团的技艺是经得起考验的,更别说创新发展了。

  如果再不摆脱小作坊式做法,走上市场化道路的话,雷剧的生存环境实在不容乐观。为了给雷剧创造更好的生存空间,市文广新局和雷剧界的各方代表在本月19日齐聚一堂,商讨计策,主要形成以下三点建议:

  成立雷剧经纪公司——文化经纪公司的审批权下放到市以后,我市将鼓励市内商家投资成立雷剧经纪公司。各经纪公司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经营能力,让更多剧团自愿加盟,剧团可通过经纪公司排期演出,而经纪公司每月向属地职能部门汇报情况。

  成立行业协会——雷剧在我市多地区存在,如麻章、遂溪、雷州、徐闻等等都有。但是,各个地方的雷剧各自画地为营,各干各的,缺乏交流。随着大势所趋,这将会融为一个大市场,急需行业协会对此进行调整。

  培养高素质传人——文化的传承说到底是人才的培养。目前在雷剧界,演出人员鱼龙混杂,绝大部分是非科班出身。这对于雷剧的传承是非常不利,表扬行业的发展有赖于演员素质的提高。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