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能否再见你一面

城事生活 湛江日报 钟邦国 李广用 吴智雅 浏览

小编:“我的老班长,你现在过得还好吗……”一首90年代流行神州大地的军旅之歌,如今成了雷州市雷高镇西湖村80多岁老人许茂轩每天深情吟唱的心曲……

  “我的老班长,你现在过得还好吗……”一首90年代流行神州大地的军旅之歌,如今成了雷州市雷高镇西湖村80多岁老人许茂轩每天深情吟唱的心曲……60年来,他几乎每天都在寻找两位特殊战友:一位是救过他的蔡景,另一位是他救过的陈均……但都徒劳无功。无奈之下他只能借歌曲排遣心中那份无法挥去的思念。

  革命功臣 甘于清贫

  许茂轩老人现年86岁,家住雷州市雷高镇西湖村,于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在第四野战军中南军区127师384团,当过步兵、炮兵,参加过攻打廉江安铺、夺取广西龙桐、解放海南岛等战役,在部队里三次荣立三等功。


老人在回忆与战友并肩作战的日子。 记者 钟邦国 摄

  这位功勋显赫的老战士,从不以功臣自居,退伍还乡后几十年里,一直在乡村耕田种地过日子,甘守清贫。如果不是其家属日前求助媒体,希望媒体帮他完成晚年心愿——寻找救过他和被他救过的战友,他的英雄事迹还不被外界知晓。

  老人的房子座落在村子中间一条村巷深处。他并不是跟随已经成家的儿女们居住,而是和老伴住到一块。他说,虽然自己年事已高,但还能与老伴相互照顾,不想拖累儿女们。其儿子儿媳说,父亲就是这种倔脾气:只要自己还能自立自强,就不去麻烦别人。就像20年前家里遭遇了火灾那样:当时一场大火,使他家中财物及房子都化为灰烬,但他却没有向儿女们伸手,更没有向国家求助,而是自己找来泥坯和砖块,搭盖起了两间“蜗居”,居住至今。

  记者看到了老人自己搭盖的两间“蜗居”是用泥坯加砖块砌成,屋顶盖着茅草或沥青,墙体斑驳剥落。室内没有一件现代化家具、用品,连招待客人的小矮木凳也没几张。

  峥嵘岁月 永志不忘

  老人掰着指头说,那充满硝烟的时代已过去60多年了,可是他对那段历史还是记忆犹新。

  1950年至1953年,在廉江安铺战役时他与战友英勇歼敌;在海南二零港之争时他手持冲锋枪活捉敌特务4人;在广西大山决战时他冒死救起一位重伤战友;在海南岛华岗山争夺时他迎着炮火挖战壕筑工事……那段历史,他说,不只是血与火的淬炼,更是生与死的历史!

  老人记得在广西龙桐的战役后,与部队暂时失去联系,不得不到群众家中歇脚,可却遭遇敌人围剿反扑。他躲进群众家后院的一口大水缸里。当敌人一口缸一口缸地打破搜捕时,他已做好与敌人拉手榴弹同归于尽的准备。但敌人在打破9口缸后就离开了,而他刚好躲在第10口大水缸里。

  苦寻战友 杳无音讯

  老人告诉记者,他非常想念曾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其中,两位特殊的战友,令他思念了六十年,也寻找了六十年。

  这两位战友是陈均和蔡景。陈均为遂溪人,蔡景系雷州籍。老人说,之所以特别思念他们,不只是因为自己救过陈均,而蔡景救过自己;更是因为他知道,在解放战争结束后他们还活着。“那个年代能幸存的战士并不多,更何况我们曾经生死相救,所以觉得特别珍贵……”

  据了解,在1950年攻打广西大山的一次激烈战役中,陈均不幸被一颗子弹打穿胸部,当即昏迷倒地。为了救起该战友,老人不顾一切将其背起,一边冲锋还击,一边匍匐着艰难挪移,尽管耳边不断有子弹“嗖嗖”飞来,伤者的鲜血也湿透了他的衣服,但他毫不畏惧,成功地把战友转移到离开阵地100米远的地方,交给后勤人员救治。

  而此后的第五天,在继续攻打该座大山的战斗中,老人不幸被一发炮弹的弹片射中脑后勺下方的颈椎部,当即血流如注,不省人事。幸被战友蔡景拼死背起转移,送到后方治疗,才安全获救。

  老人说,年轻时,雷州、遂溪、湛江……甚至广西与海南,他都专程去寻访过,但都无功而返。现在年纪大了不能远行,但仍常交待儿子继续寻找两位战友。“他们既是我的救命恩人,又是患难战友,如果能在有生之年寻到他们,该多好啊!”

  几十年来寻找不到两位战友,老人思念他们的心情更加迫切。二十年前一首《老班长》刚流行时,更是挑起老人对战友的无限思念。老人儿子说,老人只喜欢唱雷歌,对流行曲不感兴趣,但自从听到这首歌后,他就缠着孙子教他学唱,学会后几乎每天都要唱上几遍,而每次唱时眼里都噙满泪花。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