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女” 冯洁芳:二话不说捐出100元
冯洁芳家住企水港区,今年才27岁,年轻漂亮。跟她搭话时,甚为她拖着残疾的双腿遗憾,也为她的坚强乐观喊声“加油”。
她说,2岁的时候,身体突然发热,后来就落下小儿麻痹症,双腿成了非常落寞的困扰。加上家里双亲耕海打渔为生,收入微薄,她也帮不上什么,心里很不是滋味。2005年,她托人谋业,之后北上广州帮一亲戚做点小买卖。
邻里介绍,她平日挺懂事、孝顺,经常给父母捎口信,让家里放心。因父母身体状况不太好,阿芳电话里不忘关心想吃点什么,望能按时服药保重身体。买卖之余,除了牵挂父母,她与街坊相处得也不错,热情、活泼,乐于助人。
可不幸的是,4年前她父亲患上癌症离开了人世。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母亲也因伤心过度,单目癌变,到湛江动了3次手术。目前,全家举步维艰。上月26日,她辞职回家,一听说残疾人联合倡导给困难户中秋节送温暖,她二话不说捐了100元出去。
“我只能给出这么多,真有点不好意思呢。”这位漂亮的大姑娘腼腆地搓着双手对记者说。
8旬婆婆:“他们太好了”
在林泰家,年近8旬的林母感激地说:“他们也是五体不全,却还来看望我全家,他们太好了。我活了几十年在世上,没见过啊!”
老婆婆的身后是一间破败的红砖房子,与旁边的二层小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只有七八平方的屋子里最像样的家具就是两张床了。老婆婆那患有精神病的儿媳妇正坐在床沿上,用呆滞的双眼茫然地看着陌生的来者。
在屋门前三米处,一个用帆布、木板和一堆零散的砖头搭建起来的小木棚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时,其中一个残疾人对记者说,那是老婆婆家的“厨房”。记者观察到,这个“厨房”大约有一米多高,里面只放着两个破旧的饭锅。
“单亲母亲”鞠躬致谢
在洪排村单亲母亲许梅荣家里,所见到的一切都让人心酸。她的丈夫去年因病去世,扔下她和孩子。空荡荡的院子里只有一些简陋的农具,许梅荣静静地坐在院子里,怀里抱着她的孩子睡得正甜。见到资助者来到家里,许梅荣赶紧站了起来,眼眶立刻就红了,不断腾出右手来擦眼泪,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其中一位残疾人从口袋里掏出50元放到她的手上,许梅荣的眼泪更加控制不住了,她默默地收下了这份心意,泪眼婆娑地看着每一位来看望她的有心人:“谢谢!你们是大恩人!等孩子长大了,一定要记住你们!你们也是残疾,也一样困难,还想到我,真是有心了。”说完,她慢慢鞠了一躬。
这时,记者还留意到,孩子的手上攥着一张5元人民币,原来这是另一位资助者——同样身患残疾的一位妇女塞给孩子的。她塞了钱给孩子,就拄着拐杖躲到一边去了。
记者手记
一路同行永不言弃
记者在企水镇走家串户采访,这群残疾人或走路或半爬或骑车,一路陪伴着记者。烈日下他们艰难地移动着……
同在祖国蓝天下,他们自强自立,养家糊口,已经不容易。且又本能地产生助人的念头,自发“互帮”。他们自身残疾,却想到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想到帮助更多还未走出苦难的残疾人,我们击掌为其叫好!这,才是人间大义;这,才是人间大爱。平凡而伟大,源远而流长。
· 残疾人陈后明自强不息 用脚修单车 · 奇人陈后明:用脚修单车 · 27包水泥里的“雷锋精神” · 企水镇40多位残疾人慰问困难户 · 开“绿的”深圳淘金 致富不忘乡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