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图读资讯 > 视野聚焦 > “雷人”全运会自由式摔跤夺冠(2)

“雷人”全运会自由式摔跤夺冠(2)

2009年10月25日 23:14 湛江新闻网 陈昌波 我要评论 数据读取中...

  自小离乡学艺,摸爬滚打梦圆冠军后最心挂父母

  1994年,通过一位在广州工作的亲叔叔举荐,当年仅11岁的陈华挥泪告别父母离开家乡,被送进番禺体校,开始摔跤学习和训练。之后,他先后进入广州市伟伦体校、广东省体校“锻造”。

  本来,他以本科B线考进了广州体育学院,可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昂贵的学费让他望而却步。靠着优异的成绩他在省专业队得以“转正”后,攒下工资补贴,他最后选择边训练边攻读四川成都体育学院运动系体育教育,现在大三。

  陈华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但他待人老实,懂感恩,上进心强。每次摔跤训练或者参加比赛,他一旦在哪个环节输了,他默默地记下来,回去时反复请教研究。找到了突破口,他会加倍努力注意改进,争取战胜对手。

  平日训练下来,陈华总喜欢对着字帖练练字,运笔间体验力量与美,无形地磨合自己的耐力和意志力。搁下笔,拿来一本《青年读者》或是翻翻一些励志书籍,静静地看上一段时间。于是,再操笔抄抄几句精彩语录或段节。偶尔,也中意盯着武侠小说喜驽哀乐一回,或者干脆守着电脑敲打键盘跟朋友会话聊天。

  他告诉记者,“其实,每个运动员都想拿金牌。可枯燥的训练时间一长,得闲下来要进行放松科学减压,以保持精神上不颓废,永不服输。”当然,努力过,对得起自己和父母的含辛茹苦,也就无悔。

  他说,为了备战全运会,他已经有近3年没回家了。提到爸妈,这个坚强的摔跤冠军感叹:“家里为我的成长付出了太多的辛劳。当时,一拿到金牌后我希望尽早回家看爸妈!”

  坚持刻苦训练摔而不“骄”,今日不搏更待何时?

  摔跤是对抗性强的项目,练习时要忍受拉韧带等身体上的痛苦以及千百次乏味枯燥的技术练习,一般不容易坚持下来。“不要把遗憾留给自己,今日不搏更待何时?”望着训练馆内的天花板,陈华也忘不了这样提醒自己。

  与他同校相识的女友小冯,曾是2002年省运会柔道冠军,曾常与前奥运冠军冼东妹同馆训练。小冯2004年退队后,一直在陈华身边“陪练”。

  她谈到,因摔跤比赛时按体重分级别进行,赛前控制体重对运动员来说也是严峻的考验,意志薄弱的人是无法承受这样艰辛的付出的。训练总是大强度、大运动量的,到田径场跑步常选择烈日“出场”,且要多穿运动服,以出汗减体重。口渴了,也不能多喝水,只能少量或尽可能地漱口“解渴”。吃饭时,以精细有营养为主,同样少量。

  当陈华以7比0的大比分战胜同门师弟洪晓槟夺得职业生涯的首枚全运金牌时,这位小伙子却显得格外平静。

  这枚金牌,对于陈华来说确实来之不易。他膝盖的半月板凸出,这次比赛是带伤上场。此外,为了能够在赛前将体重降下来,两个月时间内,他都不敢放开肚皮吃饭,两个月前,他的体重是62公斤,而比赛前他的体重降到了55公斤,两个月降了14斤体重。

  每天早上6点,他们就起床开始训练,一直练到晚上,只有星期日能休息。为了使枯燥的训练变得有趣,教练常在他们疲劳的时候耐心安排游戏形式的训练项目。

顶一下
(34)
85%
踩一下
(6)
15%
官方微信扫一扫 扫描关注雷州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