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图读资讯 > 科教文体 > 一所乡村小学的坚守(2)

一所乡村小学的坚守(2)

2009年10月04日 09:59 湛江日报 蔡兴争 朱海湛 朱创锋 我要评论 数据读取中...

  “你调走,谁来替你?”

  陈广青1996年调入铺仔小学任教,10年后升任为该校校长。目前,他还兼教六年级数学,每周上十多节课。因为师资不足,学校聘用了5名代课老师,加上4名公师,勉强可以应付全校108名学生的教学任务。

  据乌石镇中心小学校长蔡德广介绍,铺仔小学是乌石镇30个小学中条件较差的一个。代课老师每个月的工资只有600元,而且经常不能按时发放。为使代课老师安心教学,陈广青经常自己出钱给他们垫付工资,铺仔村委会收齐村民的款项后再还给他。他哪来的钱?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原来竟是他妻子平时种植农作物的收入。

  陈广青的清贫,从记者亲自目睹的一些细节中也得到验证。记者一行四人去到铺仔小学后,陈广青找不到一间像样的会议室或招待室接待我们,于是搬出几张破旧的木凳,置于校园的榕树下,跟我们聊天。怕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招待不周,他又执意叫一名学生去村里的小卖部买烟和饮料。东西买来了,那名学生十分干脆地说:“陈校长,你给的钱不够,还欠小卖部13块钱。”陈广青尴尬地笑了笑,向那名口无遮掩的学生说:“知道了,去去去。”那名学生愣了一下,可能意识到自己让校长在客人面前难堪了,于是赶紧跑开。

  在铺仔小学的13年中,陈广青一直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为农村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当然,如果说他从来没有动过另谋高就的念头,那也是不真实的。但他向蔡德广提出调动要求时,蔡德广却不同意,而是要求他继续安心留在铺仔小学工作。蔡德广直言不讳地对他说,铺仔小学的条件这么差,如果你调走了,谁肯调进来接替你?陈广青是一个宽厚的人,他觉得领导的话很有道理,为替领导分忧,更为铺仔村的孩子们着想,他最终又留了下来,继续“铺展宏图”。

  在困境和希望中坚守

  铺仔小学占地面积约15亩,放眼四望整个校园一览无遗。简陋的围墙、两边长满杂草的校道、由危房改造而成的教师宿舍,这些在该校历史上已属相当了不起的成就,是陈广青当校长以后才取得的。

  铺仔小学的光荣史,可以一直追溯到解放前。解放后周围13条村的孩子曾到此就读,那时还设立了初中部。后来生源逐渐减少,初中部随之撤销。2003年甚至将6年级也撤了,不久又恢复回来。但是,生源减少的趋势仍不可避免。近三年,全校学生的总人数分别是109、107和108个,平均每个年级不足20人。

  今天的铺仔小学,生源主要来自铺仔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文觉说,铺仔村现有人口约1300人,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外出打工了,留在村里的成年人大多属老弱病残者,孩子们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家长把希望都寄托在老师们身上了。所以,对铺仔小学及其老师,铺仔村的父老乡亲们是怀有感激之心的。

  尽管如此,鉴于铺仔村较为落后的经济状况,铺仔小学的日常运作甚为艰难。乌石镇那沃小学校长李华飞透露,同为村一级小学,那沃小学的日子就比铺仔小学好过得多,有人甚至宁愿在那沃小学当一名普通老师,也不愿去铺仔小学当校长。至少,中秋节时其它学校还能给每个老师发一盒月饼,铺仔小学却很难做到。

  由于学校经费短缺,陈广青叫老师去镇里拿份文件,也经常叫不动。因为拿文件的老师要开摩托车去乌石镇,不但得不到任何补助,而且还要倒贴汽油钱。一个地方的教育水平往往跟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成正比,在雷州市,乌石镇原本是经济状况较好的一个镇,但由于多年教育投入不足,现在该镇的教育水平甚至比不上原本落后的北和镇。因为没钱,学校想干点什么事情都困难重重。陈广青为建好学校的球场,自己垫付了3000多元,铺仔村外出务工人员获悉后,十分过意不去,想办法凑钱还给了他。

  李华飞也是铺仔村人,作为同行,他对陈广青的处境深表同情。为了扶陈广青一把,同时也是为了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李华飞正在牵头筹建一个教育基金会,计划发动铺仔村外出工作人员每人每年捐200元,用于补贴铺仔小学及奖励该校的优秀学生。铺仔村现有50名外出工作人员,李华飞的计划如能顺利实施,每年将可筹得1万元以上。这对陈广青及其同事们来说,无疑是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然而,铺仔小学如想真正实现“铺展宏图”,光靠民间筹资似乎还远远不够。

顶一下
(20)
90.9%
踩一下
(2)
9.1%
官方微信扫一扫 扫描关注雷州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