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歌传承人在努力找寻新接班人
“姑娘歌现时的传承情况是怎样?在新的社会形态下它又会面临怎样的发展难题?”记者实地采访了姑娘歌的传承人符海燕和陈家悦。
在遂溪县城月镇,记者见到了符海燕。符海燕出生在雷州市著名的“姑娘歌”发源地纪家镇田园村,从小接触到姑娘歌,从13岁开始跟本村著名的第十代“姑娘”谢莲兴学艺。
在启蒙师傅的悉心教导下,天资聪颖,机灵好学的符海燕进步很快,仅两年时间就全面掌握了整个舞台的演唱技艺,并可出口成歌,对唱自如了。
15岁那年,为让符海燕得到进一步深造,谢莲兴将她带到“歌泰斗”周定状的姑娘歌班,得到周定状和“歌仙”李莲珠的指导并同台对唱,大大增强了对唱能力和表演技艺。
在多年的演唱中,符海燕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在唱腔和做功上开创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加上能开口成歌,妙语连珠,深受观众喜爱,曾被国家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称号。
说到现状,符海燕说,歌班每年获邀出外演唱一百多场,主要集中在神诞较多的农历八、九月份和年例较集中的正月等。姑娘歌班就是原来组建的班底,有演出时同台演唱,没有演出时,大家就回到各自家中,继续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对姑娘歌的传承,符海燕表示自己深感责任重大,正在着手培育新人,毎次出外演出时都在演出的村庄招收学生,遇到自己看好的好苗子时总是千方百计去纳入门下。
“很少有学生像自己当年那样专心学习姑娘歌,所以现在没有形成教学梯队,也没有人才储备。”符海燕的焦虑和无奈写在脸上。她分析,现在的年轻人的生活环境和以前大不相同,晚上的娱乐较多。以前学习姑娘歌的主要形式就是晚上在村子的大树下听老一辈艺人唱歌。
现在的年轻一代也只是年例或神诞时才接触到姑娘歌,认识不深。她说,“学习姑娘歌是比较艰苦的,很多学生坚持不了。通常要几年时间才能学有所成,学习基本上是靠跟着歌班学,这个过程要吃苦要应对孤独。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现代人以经济发展为重,唱姑娘歌的收入不如打工的收入高,所以,即使有兴趣的年轻人也只好放弃了学艺而出外打工。”
姑娘歌的另一位传承人陈家悦,是雷州市沈塘镇后山村人,从小在村中跟一位老伯学习歌韵、歌句,在小学读书时姑娘歌演唱已具相当水准。中学毕业后,师从“歌泰斗”周定状学习姑娘歌,17岁便登台表演,其台风大方,才思敏捷,应对自如,有“姑娘歌王”的称号。
陈家悦说:“目前姑娘歌的正宗班子少,也就是4个传统的班子,分布在纪家、东里等镇,有部分是由雷剧团转型为姑娘歌班的。要唱好姑娘歌不是想学就能学好的,三分天资七分学,要识得各种歌韵,在台上表演、逗趣时,靠的是超强的思维能力,选人选才难也是因为这点。立志学姑娘歌要有相当毅力,当年同期学习姑娘歌的人不少,但最后坚持下来的没几个。”
欲把姑娘歌打造成湛江的“二人转”
作为传承人,符海燕和陈家悦倍感责任重大,坦言会继续用心用力去做好姑娘歌后继力量的培养工作。谈及姑娘歌的发展,他们说,姑娘歌在雷州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姑娘和相角在台上逗趣,闹台,台上台下是富有动态的,观众被悬念深深吸引,这就是姑娘歌的魅力所在。现在雷州市每年都有擂台赛,特别是春节和元宵期间,演出活动多,这将对年轻人产生很大的影响。
雷州市文化馆馆长、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吴兆生一直是姑娘歌传承、挖掘和发扬的带头人。吴兆生认为,姑娘歌目前的生存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他看好今后的发展前景。
吴兆生说,雷州市委、市政府对姑娘歌特别重视,在湛江市文广新局的领导下,已经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制定保护计划,采取多方面措施,加强挖掘雷州姑娘歌作品和演唱艺术,通过多种办法培养姑娘歌手,举办姑娘歌赛,以赛代训,积极弘扬姑娘歌这一传统文化。每年都召开多次姑娘歌传承保护研讨会议,举行姑娘歌手座谈会,召集众艺术家出谋献策。在今年暑期,就组织了符海燕和陈家悦对几个大学生进行培训,效果也很好。“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吴兆生如是说。
吴兆生表示,跟中国的其它戏剧一样,年轻人不感兴趣同样也是影响姑娘歌发展的瓶颈。姑娘歌几百年来都是一种形式,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只有创新,才能吸引更多关注的关键。
目前,一个大胆的发扬姑娘歌的计划已产生。吴兆生告诉记者,姑娘歌其实就是类似北方的“二人转”。“二人转”如此火红,值得湛江借鉴。雷州市文化馆有计划在雷州市率先推开“姑娘歌二人转”,借鉴北方模式,在演出市场、人才培训等方面大胆创新。
· 趣谈“雷州话” 探寻“姑娘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