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友”与“仇人”
在一般同学眼中,陈文真和吴武飞一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同住同吃,亲密无间。
儿子和好友吴武飞是怎么认识的,父亲陈浪此前一直不得而知,儿子甚至没在他面前提起过这个人。只是在儿子那次在校门口被围殴之后,陈浪才知道儿子有吴武飞这样一个“好朋友”,“听说他们以前关系很好,住在一起”。 但当时儿子说起吴武飞时,已经没有纯真的友情,而只有无尽的仇恨,儿子在电话中直言不讳地怀疑就是好友吴武飞指使人打他的,因为那天早上吴警告他“如果没钱(生活费)给就打他”。并且,吴当天对陈没有按规定“帮他洗衣服”甚为不满。
陈浪说,儿子和吴武飞之间的友谊完全由金钱维系“有钱就是好朋友,没钱就不是朋友”。据说两人在校外租房同住,陈文真的生活费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而要拿出来供两人共用。陈浪印象深刻的是,儿子每月的生活费一般都在600元左右,而一般的同学200~300元就够了。有一个月他20天就花了800元,“就这样还不够吃”。
陈文真和此次校园血案中的另一名受害女生李怡之间又有什么仇恨呢?陈浪了解到的情况是,儿子比较恨李怡,“因为她老是嘲笑他,说他是从农村来的,很穷,穿衣服也土,成绩又差。”并且,据儿子说,老师每次批评他时,李怡“总是回过头望着他,捂着嘴笑,并且让其他女生跟着一起笑。”
吴武飞、李怡因此成了陈文真的复仇对象,或许正因此,陈文真在校园血案中显得异常“清醒”,目的明确,并且下手果断凶残,欲置对方于死地。
高一下学期起情绪低落
直到“2.25”校园血案发生两天后,初中好友方振杰和郑志军还是不敢相信,主角居然是他们眼中的那位老实人,那个好学上进孝顺懂事的陈文真。“我们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依据他的性格,他根本不可能做出这么‘出格’的事。”
好友方振杰、郑志军与陈文真性格相近,都比较内向。因为同在一个村里,他们既是同学,也是邻居。在二人的眼中,陈文真“为人老实,善良,读书很努力,只是很少说话”。陈文真还是一个孝顺父母的懂事儿子,“我们每次来他家找他玩都见他在做家务,他在家里是老大,很懂事,知道去分担父母的负担。”
陈文真初中是在英利镇的东方红中学读的,初三那年,陈复读了一年,终于考上了雷州二中,这在当时让一帮好友很羡慕。在好友的印象中,陈文真高一时还是一个比较开朗的人,但“越到后来越内向”。郑志军清楚地记得陈文真高一第二学期回家时的情况,“他的情绪很低落,表情呆滞,跟我说在学校压力很大。”
陈文真学习很刻苦,“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读英语了”,他希望勤能补拙。但在雷州二中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学校,他的勤奋并没有为他带来应有的回报,“他经常承认自己学习成绩不好”。
陈文真和方振杰说起了他那次在校门口被围殴的事。但更多的时候,好友们问他在学校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他总是不愿说。“到现在我们怀疑他的性格改变,是因为在学校里经常受人欺负,压力太大所致。”事发后,好友们一致的认定是“可能到最后他实在憋不住了,受不了了才那么做(杀人)的。”
在好友们看来,此次校园血案虽然由陈文真制造,但责任不应该由他一个人来背,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反思,“如果他的心理问题被早一点解决,或许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