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图读资讯 > 视野聚焦 > 英利,高擎中国热作品牌(3)

英利,高擎中国热作品牌(3)

2009年08月15日 13:34 湛江日报 林小军 吴建韬 我要评论 数据读取中...

  解放思想弘扬工业精神

  农业大镇要搞工业,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将工业精神扎根埋植在干群心中。

  “工业精神的本质是社会化大分工,是专业与协作,现在工业的特征是技术、创新与全球化融合,是各种资源的高度流通,我们必须抛弃小农意识。”英利镇委书记陈云表示。

  在英利镇街夜市的糖水档,当地的档主熟练地操着普通话、雷州话和广东话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英利的经济环境已与周边地区深度融合,连卖糖水的也要会讲三四种语言——前来打工的外省工人和技术人员不少,讲普通话;前来拿货的客商及运货的司机操广东话的不少;厂家里甚至还要配好几种语言的翻译以便洽谈出口业务。”

  在英利,各种资源的配置流通是完全自由的,海南、徐闻的鲜果源源流入,英利的鲜果又可以发运到山东湖北等省,全国各地质优价廉的包装材料及生产原料蜂拥运至。

  “从感情上来说,我们不愿意看到,别的省份拉走我们的菠萝鲜果,鲜果留在英利,可以实现更多的本地产品附加值增值,但这就是市场,工业繁荣的必须前提——山东大货拉瓶子下来,如果空车回去,我们的瓶子成本肯定很高。”

  早在5年前,英利就打掉了最后一个强制垄断竹箩的恶势力,所有资源实现了高度市场化。

  调整政策创新制度

  市场瞬息万变,管理部门必须及时作出机制性政策调整。

  “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是国内干预市场行为的通病,备受争议。英利的应对秘诀是:以扶持为中心,创新制度,体现政府、农民、企业利益一体化。

  ——成立了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并实行挂钩扶持,规定每名班子成员挂点一两家重点民营企业,及时掌握最新的市场变化,研究出台强有效的应对性措施。去年菠萝罐头面临“双危机”之际,这种创新机制发挥了极大地作用,迅速协调金融部门给企业流动资金“输血”,促成企业的并股并购。

  ——实施优惠政策,降低工业经济发展的“门槛”。对新办民营企业给予各种优惠。去年,成功促成厦门国贸集团注资3000多万元收购红土地集团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广东宝达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在这家上市公司的先进管理模式的带动下,英利镇各企业都得到促进提高。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定期召集各企业负责人召开农产品产销分析会外,由镇农业办牵头成立了信息服务小组,对菠萝、剑麻等加工产品市场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调查和分析,帮助企业研究制定产销策略。

  ——支持企业成立了菠萝罐头加工企业协会。通过协会协调好各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了恶性竞争行。

  ——引导民营企业走“科技兴企”之路,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时,利用广东省科技专业创新试点镇的有利契机,利用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确关技术信息,邀请有关技术专家到企业进行实地指导,帮助加工企业搞好技改挖潜,不断开发新产品。目前,全镇仅菠萝加工产品就有26个品种。

  〉印象英利

  “在雷州半岛的地图上,英利仅是位于207国道旁连接着雷州、徐闻的一个小小原点。然而,以这个小小原点为支撑,却能撬起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大片热带作物种植区的农副产品增值杠杆。”

  这段理想化的描述,被多家著名商业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所引述。这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判断——至少目前,英利镇已经充当起中国菠萝罐头出口市场的主力军;剑麻加工制品在外商的视线中占据着风向标的地位;芦荟种植成功引发的芦荟饮料潮,在英利涌起,开创了一个全新类型的饮料市场,连占据世界饮料业龙头的可口可乐公司,也跟风推出了芦荟型饮料。

  “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镇、广东省生态示范镇……”这一系列衔头并没有特别引起人们的兴趣,每年1000万左右的财税上缴数额,充其量也只是个地方先进。那么,是什么让英利引起商业市场研究群的如此关注?

  是品牌!资源品牌和加工业品牌!

  如果说,湛江的资源加工类国际级品牌是“一条虾”,那么,湛江的下一个加工业品牌必然是热带作物种植和加工业,湛江的“第二条虾”在英利!

顶一下
(8)
88.9%
踩一下
(1)
11.1%
官方微信扫一扫 扫描关注雷州壹网